1.下列古谚、古训不蕴含同一哲学原理的一组是( )。
A.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
B.鲁侯养鸟;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指鹿为马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水滴石穿;防微杜渐
D.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凡事要好,须问“三老”;百闻不如一见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2.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漫游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读书的原动力是追求进步,与人攀比没有意义
B.读书少而精比多读书要有价值
C.多读而不求甚解的人没有读书的必要
D.暴发户通常读书多于普通人
第三部分 数量关系
3.钢筋原材料每件长7.3米,每套钢筋架子用掉2.9米、2.1米、1.5米的钢筋各一段,现在需要绑好钢筋架子80套,至少用去原材料( )件。
A.72 B.73 C.74 D.75
第四部分 判断推理
4.照片:留念
A.文件:机密B.古董:珍藏
C.日记:记载D.书籍:查阅
第五部分 图形推理
5.把下面的6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③⑥,②④⑤
B.①③④,②⑤⑥
C.①③⑤,②④⑥
D.①④⑥,②③⑤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参考答案及解析】
1.D[解析]A选项中,“郑人买履”指郑人犯了教条主义错误,造成了买不到鞋子的后果,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按图索骥”用来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不求事物本质;“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长处失去了;“对牛弹琴”比喻说话不看对象,也就实现不了目标。这四个成语均说明了一个哲学原理:做事情需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选项中,“鲁侯养鸟”说明好的愿望必须符合事实,如果只有主观愿望而违背客观实际,好事便会变成坏事;“张冠李戴”比喻认错了对象,就会弄错事实;“良莠不分”比喻将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不加区分;“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这四个成语均说明一个哲学原理:做事情要从客观情况出发,实事求是。C选项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酿成大祸或造成严重的损失;“水滴石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防微杜渐”指错误或坏事需要在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然会出现严重的结果。这四个成语均说明一个哲学原理,即量变引起质变。D选项中,“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指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经过最艰苦的实践,才能取得真知;“凡事要好,须问‘三老”’体现的是经验来自实践的原理;“百闻不如一见”表示亲眼看到的远比听人家说得更为确切。第一、三个词语,主要说明的是经验的重要性,第二、四个词语,主要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
2.A[解析]这道题是细节判断题,B选项中的“多读书”并没有指出多读而不求甚解,故B项不能根据原文得出;C选项中的“多读而不求甚解”是“如漫游而归”,不等于没有必要,说法过于绝对;D选项中“暴发户炫耀家产”是比喻的说法,并非实指,D项属于无中生有。故选A。
3.B[解析](2.9+2.1+1.5)×80/7.3>71。每件原材料可以有如下切法:①2根2.9米的和1根1.5米的;②2根2.1米的和2根1.5米的;③3根2.1米的;④3根1.5米和1根2.1米的;⑤1根2.9米的和2根2.1米的。其中①②⑤最省材料。4×①+3×②+2×⑤的切法正好可以用9根材料切出10套钢筋架子。即最少用捧原材料80÷10×9=72(根)。
4.C[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照片是用来留念的对应关系,并且,照片留下的是拍照时候的影像。第二步:逐一判断其他选项。A项机密是文件的一种属性,不符合条件;B项古董是被珍藏的,是谓宾关系;C项日记是用来记载的,是对应关系,并且日记记载的是记日记时候的心情;D项书籍是用来被查阅的,是谓宾关系。故正确答案为C。
5.C[解析]本题考点为数图形中元素种类的个数,已知所有图形中的图形种类分别为: 4、5、4、5、4、5。因此,①③⑤一组,②④⑥一组。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