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见义勇为条例也要照顾个人安危

2018-11-13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

  【热点背景】
  2015年,江苏徐州12岁的钱辰飞和同村的几名同学在水塘戏水时,其中一名同学溺水,钱辰飞与另一同学上前施救时不幸遇难。在现实中,像钱辰飞这样为了救溺水的同伴而身亡的“小英雄”并不少见。所以,早在2014年,教育部在《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中就删掉了“敢于斗争”、“见义勇为”的内容。
  据报道,《江苏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草案)》,已于近日提交正在召开的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将“不顾个人安危”表述从条款中删除;明确医疗机构对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坚持先救治后收费的原则,对急危重症的优先救治。草案不仅对见义勇为行为重新进行了科学界定,还对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等与现实脱节的规定进行了修改。
  【预测题目】
  近日《江苏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草案)》将“不顾个人安危”从条例中删除,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要点】
  (1)目的意义:减少对英雄的伤害;更符合实际群众更信服;更加理性地对待见义勇为
  (2)问题:错误的理解为视而不见
  (3)对策:量力而为、见义智为;鼓励、表彰英雄
  【参考答案】
  将“不顾个人安危”这样的字眼从条例中删除,体现出政策以人为本,从人身安全角度出发制定更加合理科学的条例,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以往的条例中出现过“见义勇为”、“敢于斗争”这样的字眼,也正因如此,我们社会上出现过很多平民英雄,但在英雄中也出现过一些由于能力有限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使自己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比如为了救落水者不顾个人安危跳水救人,最终被河水带去了自己的生命;比如为了帮助他人抓小偷,凭一己之力与持刀小偷抗衡,最终被砍数十刀。在我们为英雄鼓掌的时候也为英雄们感到惋惜。而现在,条例中将“不顾个人安危”进行了删除,这样的改变有其积极的意义。第一,能够给群众正确的引导,减少盲目施救导致的自身安全受到威胁。第二,使见义勇为条例与现实接轨,符合实际情况,让群众更加信服政策的更改。
  在政策在不断改进完善中,我们仍需要注意,防止部分群众的错误理解,政策中谈到的懂得顾及个人安危并非视而不见,不去做见义勇为的事,而是希望更多的群众学会利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去给予他人帮助。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将政策真正落地。第一,需要我们量力而为、见义智为,比如情况允许时及时呼救、借助身边群众的力量,在群众能力有限的时候及时寻找周边民警的帮助,利用身边的有利物品采取有效的救援措施。第二,在社会上应该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还需要媒体、政府对于英雄的行为进行宣传鼓励和表彰,评选当地的最美系列人物甚至发放物质奖励,鼓励更多的人能够主动伸出援手。第三,将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和有效解读,聘请专业法律人士通过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的方式,让更多群众理解政策意图,践行政策要求。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