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垃圾虽小,牵着民生,连着文明。做好垃圾分类,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增强市民幸福感;能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做好垃圾分类,打造绿色节能生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段:开篇点题。首先引用习总书记的话强调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然后以两个分句进一步具体阐述。最后推出本文立意:做好垃圾分类,打造绿色节能生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之所以要实行垃圾分类,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每年垃圾总量大,而城市垃圾处理能力较弱,中国目前有三分之二的城市面临着“垃圾围城”的窘境;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目前采取混合收集的方式,加重污染,弊端日益凸显。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做好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的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推动建设无废绿色城市。
第二段:解释垃圾分类的原因。一方面垃圾围城,另一方面环境污染。尾句再次强调要做好垃圾分类管理。
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分类理念。垃圾分类中最难也最重要的一环是在源头进行分类投放,因此普及分类思想,让公民树立分类理念、形成分类意识、养成随手分类的好习惯至关重要。要继续加强宣传力度,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广泛利用“互联网+”平台,多渠道、全方位地提供分类知识和垃圾查询,实现垃圾分类小课堂全覆盖。社区是垃圾分类的基础工作单元,要以社区作为推进宣传的突破点,形成口口相传、人人知晓的良好氛围。还要重点从学生抓起,深入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的目标,在潜移默化中让群众知晓分类、树立理念。
第三段:分论点1——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分类理念。首句指出分类理念的重要性。随后从三方面提出宣传对策,互联网+社区+学校。
创新实践方式,激发全民主动性。垃圾分类行动的开始要以方便群众投放为重点,只有充分感受到垃圾分类是小事、易事,群众才能开始实践并坚持下去。硬件上要不断创新,开发出更方便、更智能的垃圾分类投放系统,如能追根溯源找到垃圾主人的垃圾袋,扫码后可自动开箱的垃圾箱,投放后能进一步识别并细化分类的系统等,让智能化成为垃圾分类系统的内核。要不断优化奖惩机制,深入挖掘群众需求,寻找最佳带动实践的方式。软件上要凝聚多元合力,党员干部要从自身做起,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基层要努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多管齐下,充分调动居民积极性。
第四段:分论点2——创新实践方式,激发全民主动性。先是提出垃圾分类要便于群众投放。然后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提出对策,硬件方面要打造智能化垃圾分类系统+奖惩机制,软件方面要党员干部带头、社会组织多元合力。
规范回收流程,健全长效机制。居民辛苦分类的垃圾在后续过程中居然被“一锅烩”,严重影响了末端处理效果和居民积极性。为避免这种问题,分类投放后的流程必须严格、规范进行。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垃圾分类回收与处理的标准细则,确保垃圾分类的系统性。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垃圾分类过程的有效性。可以定期组织居民代表到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处理厂参观学习,早日实现垃圾分类过程实时播报。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邀请全民对参与垃圾分类的工作人员和单位进行监督。
第五段:分论点3——规范回收流程,健全长效机制。先是以“一锅烩”的例子反面论证末端处理、长效机制的重要性。然后提出对策,一是法律保障,二是监督管理。
垃圾分类一小步,生态文明一大步。垃圾分类不是个人小事,而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共建美丽中国!
第六段:总结全文。再一次强调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呼吁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共建美丽中国。